牙齿磨损

牙齿磨损

概述:由于长期机械摩擦作用而致牙齿硬组织的慢性损失叫咀嚼性磨损,亦称磨耗(attrition);而由非咀嚼性引起的牙体磨损称非咀嚼性磨损,亦称病理性磨损。
    均匀适宜的磨损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例如:由于牙尖被磨损,减少了咀嚼时来自侧方的压力,保持冠根长度的协调,从而不至于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病因

病因:磨耗是牙齿在行使生理咀嚼功能时牙齿之间相互接触而导致的牙体组织丢失,它是人体一种增龄性生理反应,具有协调牙周组织和咀嚼功能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加。牙周组织逐渐萎缩。临床牙冠增长,如牙尖维持原有高度,则可造成侧向咬合压力过大而损害牙周组织。
    病理性磨损可能是由于咬关系异常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缺牙,单侧咀嚼,咬合过紧、夜磨牙、咀嚼茶叶、烟叶、嗑瓜子、咬线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引起病理性磨损。磨牙症也会导致严重的磨损。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磨损后在牙本质暴露部分形成死区或透明层,髓腔内相当于牙本质露出的部分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牙髓发生营养不良性变化。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量取决于暴露牙本质面积,露出的时间和牙髓的反应。随着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牙髓腔的体积可逐渐缩小。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咀嚼磨损  亦称磨耗(attrition),一般发生在面(图1)或切缘,但在牙列紊乱时,亦可发生在其他牙面。由于乳牙的存留时间比恒牙短,因此其咀嚼磨损的程度不如恒牙。恒牙萌出数年至数十年后,后牙面和前牙切缘就有明显的咀嚼磨损。开始在牙尖或嵴上出现光滑的小平面,切缘稍变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磨损也更加明显,牙高度降低,斜面变平,同时牙近远中径变小。在牙的某些区域,釉质完全被磨耗成锐利的边缘,牙本质暴露。咀嚼时由于每个牙均有轻微的动度,相邻牙的接触点互相摩擦,也会发生磨损,使原来的点状接触成为面状接触,很容易造成食物嵌塞、邻面龋以及牙周疾病。
    磨损的程度取决于牙的硬度、食物的硬度、咀嚼习惯和咀嚼肌的张力等。磨损程度与患者年龄、食物的摩擦力和咀嚼力成正比,而与牙的硬度成反比。
    2.非咀嚼磨损  由于异常的机械摩擦作用所造成的牙硬组织损耗,是一种病理现象。

并发症

并发症:磨损也可引起各种并发症,或成为致病的因素。
    1.牙本质过敏症  磨损产生牙本质外露,遇化学、机械刺激会有酸痛。这种酸痛的症状有时可以在几个月内逐渐减轻而消失,有时可持续更长的时间而不见好转。敏感的程度常因人而异,一般说磨损的过程愈快,暴露面积愈大,则酸痛越明显。
    2.食物嵌塞  咀嚼食物时,由边缘嵴和发育沟所确立的面外形,通常有利于食物偏离牙间隙。牙被磨损后,平面代替了正常凸面,从而增加了牙尖向对颌牙间隙楔入食物的作用,因磨损牙冠变短以及邻面磨损都可引起食物嵌塞,并促使牙周病和邻面龋的发生。
    3.牙髓和根尖周病  系由于过度磨损使髓腔暴露所致。
    4.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严重的面磨损可导致颌间垂直距离过短,从而引起颞颌关节病损。
    5.创伤  不均匀的磨损能遗留高陡牙尖,从而造成创伤。
    6.创伤性溃疡  不均匀磨损遗留的过锐牙尖和边缘能刺激颊、舌黏膜,可引起局部溃疡。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X摄片检查。

诊断

诊断: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
    1.生理性磨损,若无症状无需处理。
    2.去除和改正引起病理性磨损的原因。
    3.有牙本质过敏症时,应作脱敏处理。
    4.对不均匀的磨损需作适当的处理,磨除尖锐牙尖和边缘。
    5.有牙髓和根尖周病时,按常规进行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

预后

预后:

预防

预防: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